白天医院上班,晚上跑滴滴、送外卖补贴家用

2021年刚刚过去,2022年,正在开启了新的一年。

这几天,有一些医疗同行“凡尔赛”地晒了奖金和绩效,虽然没有多收三五斗,但是,聊胜于无。

毕竟,在疫情这个大背景之下,个体多少都会被时代碾压,谁都是在不容易中渡过了这一年。尤其是医务人员,这一年真的是栉风沐雨,披肝沥胆。但是,虽然付出太多、牺牲太多,却并没有成为“优绩股”。

一位医生在2021年末发朋友圈说:“惊闻兄弟医院新入职的硕士研究生,利用晚上空余时间,跑滴滴送外卖补贴家用。让人老泪纵横,无比心疼!”

有医生跟帖黑色幽默般的“纠正”道:“应该是滴滴送外卖小伙,白天利用空余时间当医生补贴家用,还考了研究生!”

1-1.jpg

大学本科5年,研究生3年,很多医学生正式成为临床一线医生时已是而立之年。他们初入临床感到非常欣慰,亲朋好友的祝福与羡慕也让他们在一开始非常受用,似乎医生的职业非常的体面光鲜,生活已向他展开了笑脸。

可是,真正踏入社会,理想与现实发生碰撞后,才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天上人间的落差。

你不要以为“滴滴送外卖小伙,白天利用空余时间当医生补贴家用,还考了研究生”这是一个调侃笑话,实际上,别说一个刚刚毕业的硕士医生,就是从医多年的高年资主任医师,也有为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品质而去开滴滴的。

早在2018年新年伊始,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一位主任医师就发博说:

“几天前,实习时我带教过的一个儿科医生,向我叹苦,他受不了医生事多钱少常挨骂还挨打,难以糊口,因此想要改行,只是不知道改行后去做什么。我说,改行肯定比你当儿科医生好,比如可以开滴滴打车。他很犹豫,笑着说:你先试试!我曾首次带他入医学之行,想要尝试再次带他脱离苦海无边。因此,我注册了滴滴车主。将利用休息时间开滴滴,上路赚钱。开启以车养医模式……”

1-4.jpg

其实,或许每个医生内心都有一个改行的欲望,渴望实现财政自由,飞黄腾达。但很遗憾,90%的医生最终都会落入平凡,苦守临床,成为一名二万五千里漫漫医路长征的苦行僧。

曾经有个主任就坦言,学生时代选择当医生的大部分都是原生家庭很穷,但是没想到等当了医生以后,不只是更穷,还有赤裸裸的无奈的现实横亘在理想道路中间,难以跨越。

无论是一个硕士刚毕业的医生,还是一个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居然都要开始利用夜晚休息时间跑滴滴来贴补维持生活开支,真不知道,谁该脸红?

当医生的劳动价值得不到合理回报时,必然会诱发“侧支循环”,从而产生“外卖养医”,“滴滴养医”,甚至“以药养医”等等畸形现象,真不知道,谁又该脸红?

是谁在把医务人员一步步的逼离他们本该热爱的全身心投入的医疗行业?让他们觉得苦海无边,离开即幸福?

对于医生休息时间跑滴滴,许多同行表示深有同感。有医生说:“医生业余开滴滴虽赚不了多少大钱,但能补贴家用,改变财务状况,改善家庭物质生活。医生这工作,既不体面,也没高收入,滴滴虽然也是,但至少风险与行医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认为医生矫情的,你可以来医院打杂一个月试试,不用你干什么活,光你看到的,就足以颠覆你的人生观。”

一位王医生表示:自己就跑了好久的滴滴车了,还可以,心情比上班舒服,和平时一样的态度,换个环境就是不一样。也是纳闷了,不相信医生,不信任医院,为什么还要到医院呢?看病时走单病种,说是国家规定的,意见大得很,因为病人很多其他病情没有得到照顾。而滴滴打车时更改路线,很容易的就谈好了,几乎没有什么意见。很多时候都在想,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医生那么容易不被信任?

1641200083903100.png

虽然医患信任有诸多原因所致,但是毫不客气的说,中国医疗卫生的高效和廉价,却是对医护人员一定程度的挤压换来的。是医护人员用超时间、超负荷、高强度、高压力和牺牲自身健康拼命工作换来的,是以医护群体的牺牲和奉献为代价的。那么多一个又一个猝死的一线医护,用英年早逝的生命告诉我们,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2021年过去了,2022年崭新开篇,希望上级部门不要总是拿医生回扣问题说事,那其实根子与医生无关!

即便有关,也应该好好想一下,大环境下,医生为什么拿回扣?

现在物价一天比一天高,不说鱼肉了,蔬菜都十几元一斤,医生靠那么点工资,真的很难维持一家理想的生活,对不起曾经的八年的苦读和不分日夜的临床忙碌打拼。看看国外医生收入,比如日本,医生平均日工资2000人民币,值班24小时2400元,而且这还是低年资医生的收入水平。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敞开心扉说,其实哪一位医生想拿回扣?你把医生的收入实打实的提高,别让他们望梅止渴,别画饼充饥,谁还会稀罕用自己“白衣天使”的名声去拿那些肮脏的灰色收入?

就比如我自己而言,实话实说,我之所以选择从医之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咱村赤脚医生当时家庭环境别说比村长了,就是比镇长家的条件都好很多。房子在村里绝对是最“奢华”的,一家老小吃穿最“富贵”。咱们村医的儿子和我小学同学,四年级就穿上了大头皮鞋,18元一双。1984年,18元是什么概念?我们班主任的一月工资不过23元,村医的富裕可见一斑。

那时,村子里不管哪家做红白喜事,必不可少的要请村医坐酒席上座,真是风光无限。所以,家里人,小时候就对我说:正伢,长大了,要当医生。

可谁料到,等我长大了,当了医生,才知道,时代变了,医生很苦,压力很大,从医几十余年没有陪父母过一个完整的春节,没有陪着孩子慢慢长大,给她一个美妙的童年。这其实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钱也不多,没有风光无限,只有风险无限。

作为一名医生,我甚至不得不利用夜晚休息时间,支个烧烤车,卖烧烤挣外快养家,给女儿报上古筝培训班。

记得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我正在摊位上卖着烤串,突然一辆救护车从面前经过,让我想起了当年在医学院的庄重誓言,想起了作为一个急诊医生的伟大使命与责任担当,而现在居然为了生计,在下班后兼职卖烤串……

很快,我反手就给了自己一巴掌,卖烤串的时候怎么能胡思乱想!

满纸荒唐言,如果你解其中味,不妨留言说说你的故事,新的一年,聊以自慰!

来源:“医护多资讯”微信公众号